A20国际合作与交流处
当前位置: 首页>>学校简介>>正文
  •  学校简介 

学校简介

学校简介
2019-10-08 18:43  

   

悠悠西江见证了岭南的沧桑和巨变,沉淀下独具特色的岭南文化,成就了西江流域两千年的辉煌。正是有西江流域厚重的文化底蕴,在岭南文化的孕育下,肇庆学院弦歌不坠、执着追求,走出了一条曲折而发展的教育之路。五十年来,肇庆学院人团结奋进、求实创新,谱写了一篇中国地方大学由小变大、由弱变强的华章,为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  一、融合历史底蕴,扎根地方办学。 
  肇庆学院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,坐落于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星湖景区内,有五十年的办学历史。1970年3月,广东教育行政学院由广州市下放到肇庆地区新兴县高村办学,易名为肇庆地区师范学校,肇庆学院的历史由此开卷。肇庆地区师范学校随后又先后改名为肇庆地区五七师范学院、肇庆师范专科学校。1985年广东省人民政府同意依托肇庆师范专科学校成立西江大学,实行“一套人马,两块牌子”办学。1991年肇庆师专作为师范部并入西江大学。肇庆教育学院是肇庆学院的另一支脉。1976年10月,肇庆地区师范学校开始筹建,随之又先后更名为肇庆地区教师进修学院、肇庆教育学院。2000年3月,西江大学和肇庆教育学院合并组建本科层次的肇庆学院,开启了学校发展的新里程。2004年4月,肇庆学院通过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,实现了由专科向本科的跨越发展。学校励精图治、追求卓越,秉承“以生为本、以质立校,学术并举、崇术为上”的办学理念,致力于规模扩大和内涵发展相结合,实现规模、结构、质量和效益协调发展,在人才培养、科学研究、社会服务、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,被评为“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”“全国绿化模范单位”“广东省文明单位”“广东省高校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学校”“广东省节能型示范高校”“广东省应用型本科转型试点高校”“省市共建高校”“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”“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”“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培育单位”“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”“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”“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”“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”。
  二、建设优良师资,为社会培养人才。
  肇庆学院是广东省和肇庆市共建的省属地方本科大学,面向广东、湖南、甘肃、河南、河北、内蒙古、山西、贵州、新疆、青海、广西、安徽、宁夏、香港、澳门等15个省(区)招生,现有全日制在校生20202人(本科生19885人、专科生317人),另有研究生(联合培养硕士)525人。
  目前,我校有教职工近1700人,其中,专任教师1200多人,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400多人。学校重视“双师双能型”师资队伍建设。2018年至今,共选送了209名教师到企业、行业接受培训、挂职和实践锻炼,为提高教师的应用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条件。
  三、凝练学科特色,做强专业建设。
  肇庆学院拥有经济学、法学、教育学、文学、历史学、理学、工学、农学、管理学、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,设立了19个教学机构。学校大力推进创新强校工程、省市共建学科和“冲补强”提升计划,设有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(省优势重点学科1个:机械工程;省特色重点学科2个:数学、设计学;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: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;冲补强重点学科3个:电子科学与技术、教育学、环境科学与工程),省市共建学科3个(环境科学与工程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机械工程)。按照“做优师范专业,做强工科专业,打造特色专业,改造传统专业”的建设思路,学校设立了67个本科专业,其中,国家级重点特色专业1个(体育教育),省部级重点特色专业10个(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、物联网工程、音乐学、汉语言文学、化学、工艺美术·砚雕手工艺、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视觉传达设计、制药工程、酒店管理),通过IEET认证专业4个(计算机科学与技术、制药工程、食品科学与工程、环境工程)。
  四、立德树人教育教学结硕果,严谨治学科研水平稳提升。
  肇庆学院具有较强的教学力量和较高的教学水平。学校教学成果显著,近两届获得5项省级教学成果奖。2016年,顺利完成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工作,应用型办学定位和教师教育、创新创业教育等办学特色得到专家肯定。2018年,学校获全国50所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,近三年获广东省师范生技能大赛各类奖励近110项;我校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,获批创建“国家教师教育创新试验区”立项。2019年2月,教育部特邀肇庆学院参加教育部新闻发布会,介绍我校在振兴广东教师教育、推进“新师范”建设的经验和亮点。实践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平台取得重要进展,建设有1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,16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,561个校级实习基地。
  肇庆学院科研实力不断提升,科研水平不断提高。近5年来,科研成果获省部级及其以上奖励有24项,其中国家级有3项;省部级以上科研重点实验室有1个:广东省环境健康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;省实验室分中心1个: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肇庆中心。
  五、重视加大基础建设,稳步提升办学条件。
  肇庆学院有主校区和星湖校区两个校园。校园总占地面积为1200多亩,肇庆学院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超175万册(含纸本图书和期刊合订本),电子图书107.3万种,中外文报刊近1400种,光盘音像等资料20000多件,拥有《中国期刊网》《Springer Link》《TKBS师范教育专题数据库》等30多个数据库及一批试用数据库和开放存取资源。学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,建有信息化门户平台、OA办公系统、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体系。
  六、团结奋进谋发展,牢记使命办教育。
  党政领导班子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,政治素质高、管理能力强、品德高尚、熟悉高等教育规律,具备较好的高校管理治理水平。肇庆学院始终坚持依法治校,坚持为党育才、为国育人,为“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”。按依法治校年度计划,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年都学习《宪法》《教育法》《高等教育法》等法律法规,熟悉教育规律,坚持按规律办学。
  
七、突出区域特色协同创新,加强产教融合服务社会。
  以行业产业联盟和协同创新平台为推手,汇聚项目、人才和资金,建设创新团队、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协同创新平台、高水平智库,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。目前学校建有“广东省水土污染管控与装备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”等省部级研究基地和重大研发平台11个,建设“肇庆市协创汽车零部件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”“肇庆高新区创新研究院”等新型研发机构和智库12个,建立有“汽车零部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”“智能制造研究中心”“重要基础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”“环保装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平台”“高端电子信息公共服务”“固废综合利用装备及其应用技术”六大产业服务平台,重点服务肇庆“新能源汽车”“先进装备”“节能环保”等主导产业发展,为地方环保产业、信息产业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装备制造、生物医药等产业的科技与人才支持力度。
  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,建立了产业研究院和科技特派员工作站,近年来派出500多人次教授博士服务肇庆产业300多家。推进肇庆市决策咨询研究院等高端智库建设,为肇庆市委市政府以及其部门完成了100余篇决策咨询报告;肇庆学院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认定为“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”“众创空间”,被省经信委认定为“广东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”。服务乡村振兴,组织100名教授博士“上山下乡”。建立了省市两级科技特派员工作站,“农村科技特派员选派对接”项目获得了“2019年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计划”。向肇庆省定贫困村派出农村科技特派员50余人,实现了111条省定贫困村科技扶贫全覆盖。学校“双聘院士”傅廷栋院士牵头在我校共建“国家油菜工程技术中心成果转化(广东)示范基地”和“西江流域油菜实验基地”;农业部在我校建立“广东省西江流域柑橘产业协同创新中心”;与广佛肇(怀集)合作区管委会签约共建“广东省省级农业科技园”。
  推进文化传承创新。依托“中国砚都”的地方历史文化底蕴,全力打造工艺美术、产品设计、旅游管理等特色专业,积极参与肇庆端州府城复兴和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设工作。积极组建专家团队打造申报德庆悦城龙母祖庙为世界文化遗产。学校“广府金绣”文创团队的金绣作品在G20峰会被选为国礼,2019年5月参加第十四届黑龙江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,获得金奖3项、银奖1项、铜奖2项的好成绩。我校创新创业工作获新华社专题报道。
  当前,粤港澳大湾区正在积极创建国际教育示范区、国际科技创新中心,学校将致力于融入湾区、服务湾区,输送高层次人才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发展。学校将围绕建设粤港澳大湾区、“一带一路”等国家战略,立足地方,服务社会,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需求,大力发展“新师范”和“新工科”,做优师范专业,做强工科专业,打造特色专业,建设一批粤港澳大湾区和肇庆市支柱产业急需的重点学科,形成具有良好的科学和人文素养、系统的基础理论知识、过硬的专业实践能力、突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“四位一体”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,不断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、科技服务以及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能力和水平。继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,提升学校治理能力,努力促进学校事业发展的新跨越,最终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综合大学。

关闭窗口

肇庆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、港澳台事务办公室、国际交流学院   联系电话(Tel):+86-758-2716390 
传真(Fax):+86-758-2716969  电子邮件(Email):
25072049@qq.com  oicezqu@163.com